关于我们 免责声明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XML 联系我们

三峡枢纽2025年1-7月通过量近1亿吨:黄金水道激活长江经济带新动能

原创
百度AI 3天前 阅读数 9 #每日要闻

2025年1-7月,三峡枢纽船舶通过量达9930万吨,同比增长8.7%,创历史同期新高。这一数据不仅印证了长江“黄金水道”的战略价值,更折射出中国内河航运在“双循环”新发展格局中的枢纽作用。

1.png

经济动脉:万吨级航运的“成本革命”

三峡枢纽的航运效益直接体现在物流成本降低上。数据显示,2025年1-7月,三峡坝区综合运输成本较公路运输低约30%,较铁路运输低15%。以重庆至武汉的煤炭运输为例,通过三峡枢纽的水运通道,每吨运输成本可节省40-50元,全年为沿江企业节约物流成本超20亿元。这种成本优势促使更多企业选择“散改集”运输模式,推动长江集装箱吞吐量同比增长12.3%。

绿色转型:低碳航运的“三峡样本”

在“双碳”目标驱动下,三峡枢纽正成为绿色航运的试验场。2025年,三峡坝区船舶靠泊期间使用岸电的比例达85%,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12万吨。同时,LNG动力船舶通过量同比增长40%,电动货船“长江三峡1”号完成常态化运营,单船年减排量相当于种植3000棵冷杉。这些举措使三峡枢纽成为全球内河航运绿色转型的标杆。

枢纽效应:多式联运的“立体网络”

三峡枢纽的辐射力通过“水水中转”“水铁联运”不断延伸。2025年,坝区集装箱水水中转比例达35%,与宜昌港、荆州港的联动使“鄂渝赣”物流圈时效提升20%。更值得关注的是,中欧班列(长江号)在三峡枢纽实现“水铁无缝衔接”,1-7月累计发运120列,运输货物价值超15亿美元,构建起“东盟-长江-欧洲”的跨境物流新通道。

当9930万吨货物在三峡枢纽完成空间转移,这条流淌千年的长江正以更高效的姿态融入全球产业链。从成本革命到绿色转型,从区域联动到全球链接,三峡枢纽用数据证明:内河航运的黄金时代,才刚刚开始。


版权声明
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快知早报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快知早报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

热门
标签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