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于我们 免责声明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XML 联系我们

我国首次发布钢铁行业超低排放蓝皮书:开启绿色转型新纪元

原创
百度AI 1周前 (08-08) 阅读数 12 #业界早报

2025年8月,钢铁工业协会在第十四届中国国际钢铁大会上正式发布《中国钢铁行业超低排放蓝皮书》,标志着我国钢铁行业在绿色转型道路上迈出里程碑式的一步。这部蓝皮书不仅系统梳理了行业超低排放改造的实践成果,更以全球最严标准为基准,勾勒出钢铁行业从“能耗大户”向“减碳先锋”蜕变的路线图。

1.png

全球最严标准:定义超低排放新高度

蓝皮书明确,我国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标准涵盖有组织排放、无组织排放及运输过程全流程控制。其中,烧结机机头颗粒物、二氧化硫、氮氧化物排放浓度限值分别设定为10mg/m³、35mg/m³、50mg/m³,其他主要污染源颗粒物、二氧化硫、氮氧化物限值分别为10mg/m³、50mg/m³、200mg/m³。这一标准比世界发达经济体平均严格10倍左右,堪称全球钢铁行业环保要求的“天花板”。

技术突破:从源头到末端的全链条改造

为实现超低排放,钢铁企业投入超3000亿元进行技术升级。在源头控制方面,安阳钢铁等企业通过采用低硫煤、低硫矿,结合烧结机头烟气循环系统、干熄焦工艺等技术,大幅减少污染物产生。在末端治理上,197家企业完成全流程或部分环节改造,6亿吨粗钢产能实现达标,3.5亿吨产能完成重点工程改造。安钢投入近6.4亿元,完成100余项改造,包括采样口规范化、DCS系统建设等,最终通过超低排放验收。

数据见证:节能降碳成效显著

蓝皮书披露,2024年钢铁行业实现节能1050万吨标准煤,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750万吨,或种植5.7亿棵树木的年碳汇量。这一数据背后,是行业极致能效工程的推进:117家企业、6.6亿吨产能参与“双碳”最佳实践能效标杆示范厂培育,数字化转型覆盖率达95.1%,机器人应用密度达65台(套)/万人。

行业影响:重构全球钢铁竞争格局

超低排放改造不仅推动环境质量改善,更重塑行业竞争力。首钢、宝武、河钢等企业率先完成改造,94家企业进入工信部绿色工厂榜单。河钢120万吨氢冶金示范工程实现稳定生产,产品金属化率超94%,验证了“绿电—绿氢—绿钢”技术可行性。全球62%的电动汽车钢铁材料由中国供应,且高强钢、低碳钢比例持续提升,彰显中国钢铁在全球产业链中的绿色话语权。

专家评价:开创社会责任实践新范式

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会长姜维指出,蓝皮书的发布“为行业履行社会责任提供最新决策支撑,具有非常重要的开创性意义”。经调研,近9成钢企已制定或计划制定社会责任“十四五”规划,89%的企业通过多元方式管理重点议题。蓝皮书收录的20家企业优秀履责案例,涵盖科技创新、公益慈善、海外履责等领域,如宝武建成黑灯工厂、中信泰富特钢研发2200兆帕级特高强度钢材,展现行业在绿色发展中的责任担当。

未来展望:向2025年80%产能改造目标冲刺

蓝皮书明确,到2025年,我国将力争完成80%以上钢铁产能的超低排放改造。随着氢冶金、电化学炼铁等前沿技术进入工业示范阶段,以及30万吨级氢基流化床工艺试验设施的规划,钢铁行业正从“政策驱动”转向“技术引领”。这场绿色革命,不仅关乎中国“双碳”目标的实现,更将为全球钢铁行业提供可复制的“中国方案”。

当第一本超低排放蓝皮书落地,中国钢铁行业已不再是传统印象中的“高污染代表”,而是以全球最严标准为尺,以技术创新为擎,书写着绿色转型的壮丽诗篇。


版权声明
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快知早报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快知早报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

热门
标签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