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南京照相馆》北美首映:以影像为证,跨越时空的历史对话
原创美国弗吉尼亚州亚历山德里亚的一家影院内,全球知名古典音乐节“韦尔比耶音乐节”落户深圳的消息仍在文化圈发酵,而另一场跨越太平洋的文化事件已悄然掀起情感巨浪——改编自南京大屠杀真实罪证的电影《南京照相馆》在此举行北美首映式。中国驻美国大使谢锋与数百名华侨华人、留学生及国际观众共同见证了这场以影像对抗遗忘的特殊仪式。
首映现场:泪水与沉默中的历史共振
当银幕亮起,1937年南京城破的惨烈画面与“吉祥照相馆”内平民的挣扎交织呈现。邮差阿昌(刘昊然饰)在日军监视下冲洗罪证照片时颤抖的双手、老金(李萍饰)将记录屠城的底片缝入衣襟的决绝、林毓秀(高叶饰)抱着幼子突围时的绝望眼神,每一帧都像重锤击打观众心房。放映结束,影院陷入长达数分钟的沉默,随后一声“日本道歉!”的呐喊刺破凝滞的空气,成为全场最强烈的情绪注脚。
影像的力量:从罪 证到记忆的显影
影片取材于日军“荣”字1644部队的真实罪行,通过照相馆这一微观空间,将个体命运与历史真相紧密缠绕。导演申奥采用交叉剪辑手法,将阿昌冲洗的底片与南京街头被射杀的平民、救护伤员的护士等画面并置,让“众生显影”的隐喻具象化。正如谢锋大使在首映式致辞中所言:“这些底片不仅是证据,更是人性在至暗时刻绽放的光辉。”
文化桥梁:中美共同的历史记忆
首映式上,一个细节引发关注:美国历史学者埃文·凯尔特意佩戴黑色领带出席,其染黑的头发与胸前的白花,无声诉说着对历史的尊重。这位曾因揭露日军罪行而遭右翼威胁的学者,在次日义务为观众讲解三小时,用行动诠释“历史守护者”的担当。谢锋大使的致辞更将电影意义推向深处:“中美在反法西斯战争中并肩作战,今天更需携手维护和平。”
全球回响:让真相穿透时间的暗房
截至2025年8月7日,该片中国票房已破19亿,而北美首映后的译制计划更被提上日程。资深媒体人黄杰平在采访中哽咽道:“日本右翼仍在否认历史,但这部电影让真相有了具体的面孔。”当观众离场时,许多人手中紧握着影院发放的“历史不能忘记”纪念卡,卡片背面印着电影中那句令人心颤的台词:“我们拍下的不是照片,是证据。”
当银幕上的火光渐渐熄灭,影院外的夜色中,一场关于记忆与责任的对话才刚刚开始。《南京照相馆》用影像完成了一次跨越88年的时空对话,它提醒我们:唯有直面历史的暗房,才能让和平的底片永远清晰。
版权声明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快知早报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快知早报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